因时而变 生态先行——黑龙江生态气象服务在探索和实践中有亮点有作为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20-01-09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晨 袁长焕 刘晶 通讯员 韩志鹏 唐福艳 张魏

  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一份预报服务百家”,到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室一山三站两中心”生态气象新格局;从身处大农业、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生态这一天然福地,到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黑龙江,正用生动实践证明生态立省的滚滚红利: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识变、思变、求变,生态气象服务在“变”中印证了“明者因时而变”。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共同构筑的这个独特“生态王国”里,处在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气象部门,为维护生态安全“生命线”、打响生态“保护战”,把好了“前哨岗”、当好了“千里眼”。

  变思考力为行动力

  ——“一室一山三站两中心”见实效

  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党章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开始思考:如何立足省情构建生态气象新格局,如何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把脉”。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东切准了“脉点”:在服务大生态上,始终把握降低森林火险与生态保护红线这两条“主命脉”。那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

  打通这两条“主命脉”,要有布局,也要有抓手。囊括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开放实验室,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哈尔滨阳明滩湿地生态观测站、富锦陆面过程生态气象站、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黑龙江省生态遥感中心和东北气象卫星数据中心的“一室一山三站两中心”气象科研基地,已建成并发挥效益。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进入新时代,龙江气象展现出新气象。

  当前,“一室”正依托生态气象站网,开展各生态系统与环境要素的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

  “两中心”中的生态遥感中心,自2018年底成立后便忙不迭。今年春天,不少县相关部门急切打来电话,咨询卫星遥感对当地秸秆燃烧火点的监测情况,需求非常旺盛。有的甚至主动提出:“能不能派人到你们中心,天天跟着你们?”中心负责人于敏说:“不用专程跑,我们实时发布,你们随时可以看到。”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火情监测,让用户通过掌上APP等,便可一目了然。

  “三站”中的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安家于素有“红松故乡”美誉的伊春市五营区。作为气象系统内最早的森林生态监测站,水、生、气、热的循环检测有序开展。

  气象科研人员长达数日在小兴安岭进行红松结实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种子年机制研究,在气候规律分析及红松结实规律机理研究上,填补了国内空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工高永刚说,这里的顶级植被多,气象数据积累时间长,气象资料十分可贵。

图为五营区生态气象站开展树干径流野外观测。图片由中国气象报驻黑龙江记者站提供

  变影响力为生产力

  ——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着力点

  7月18日,铁力喜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个小兴安岭的“绿色宝库”、哈尔滨的“后花园”,影响力出现飙升态势。

  “老师曾问我中国哪里最美,我是农村出来的,那时没‘出过门’,但我觉得最美是家乡铁力。”铁力市委副书记郭春光与赴当地的中央媒体采访团成员座谈时介绍,铁力年均负氧离子浓度为3007个每立方厘米,2018年优良天数达98.3%。记者亲临体验,现身“说法”:在这里,真的能“醉氧”。

  将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金字招牌才能换来真金白银。铁力把“天然氧吧”和特色农产品绑定,“铁粒大米”“中国北药”等即将推出;开通城市旅游专列,让南方人来避暑、老年人来养老。在这里挂职市委常委、副市长的气象干部张修典说,今年8月,铁力还将把全国115座“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的代表请来,创造机遇,共商共赢。

  在绥化市庆安县,“私人订制”的稻田里立着标有地块编号的牌子。无论人在天涯还是海角,开春,花8000元在此定下半亩水稻;秋后,在家门口便可签收260斤大米。其间,可随时打开手机,任意查看自家田里长势。

  白花花的大米出去了,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了。但若没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便难言水稻“优质”。建于该县的东禾水稻种植合作联社,下辖22个合作社,总经理杨晓萍说起天气预报,直言“掐得准”。

  绥化生态,可看农业。农业丰产,关键看天。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等现代气象科技作支撑,相较于传统农业,当地生态农业显示出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绥化市副市长杨全胜评价气象服务时,用了三个“凡是”:凡是重大信息提前发布,凡是重大事项提前报告,凡是重大灾情提前介入。

  在森林覆盖率达84.4%的伊春市,“饭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防好火,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该市防火办经费有限,市气象局经上级部门批准后,主动将新购置的6辆人工增雨设备交由其管理和作业。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主任李世勇对此评价,人员训练有素,作业反应迅速。

  这些年来,经常“恰逢其时”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全省生态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次作业,一场透雨,能省下6个亿”的案例,曾经有之。难怪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玉中说:“在黑龙江,用一场好雨胜过雄兵百万来形容人工增雨的作用,一点也不过分!”

图为珍宝岛湿地。图片由中国气象报驻黑龙江记者站提供

  变竞争力为发展力

  —— 依托“生态本底”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放眼全国不少省份,生态立省的“指挥棒”强劲挥舞着,生态强省的“先手棋”富有地域特色地下着。各地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黑龙江,竞争力转向发展力,发展力带来“磁吸力”。

  庆安县60多岁的种植大户王可荣说离不开气象,“没有天气预报,我们都不会种地了。”

  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振明在调研时遇到一位正在放羊的大婶。眼看要下雨,他劝道:“快回家吧。水来了,把你和羊都裹走了可咋整?”大婶泰然自若:“还没喂饱,回去干啥?预报说了,还有两小时雨才下。让羊吃好了,回去也不晚。”是不断精细化的逐小时预报,给了牧羊人底气。

  黑龙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接下来,伊春将深度开发森林漂流、登山探险、温泉养生等6大精品旅游项目,由十几条精品线路、30多个旅游景点组成的旅游集合区将愈发成熟。铁力将盘活植物资源、林下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旅游、林业等气象服务将无缝隙、精细化、专业化对接到各行各业。

  这几年,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两次赴气象部门调研,皆对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求。杨卫东不久前到中央党校接受为期两个月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决意在气象保障工作上体现出更大的“气象价值”。

  一路向北,深入龙江。在这里,会听到一句话:“书记也好,省长也好,离不开气象局长。”还有一句话:“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离不开气象服务。”

 



(编辑:孙镆涵  编审:袁长焕)


附件:

黑龙江省气象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82627255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111990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