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话三伏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0-07-20

    夏日来了防中暑,那何为“暑”呢?古人将夏至后九九八十一天称暑日(6月21日前后到9月9日左右),“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民间的“暑九谣”将夏至到白露6个节气一语道尽。暑横跨夏秋,为热极生凉、昼热夜凉、雨热同季之时,暑日最难熬的莫过“三伏”(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马路煎鸡蛋”“我与烤肉只差一把孜然”“到三环边儿来看海”等段子说的恰为此时。
    为何称“伏”?源于“苦夏”多集中在农历六月,十二辟卦为上乾(天)下艮(山)的“遁”卦,意为天气炎热而山间荫凉之时。遁即潜伏与逃避,“暑日关衙”古代除了防汛之外,官员放假、老百姓安居,不再兴师动众。“向狗一样扒着”听起来不雅,但古人避暑不过树荫下一把躺椅、一把蒲扇、一壶热茶来纳凉,达官贵人则乡下闲居、山间问道、寺庙修禅、水岸小憩去了。
    “夏至三庚便数伏”,古人以天干(十进位)来记日为旬,“庚”排天干的第七位,“七日来复”古人以七为变量,便将夏至第三个庚日(20到27天左右)定为“伏”的起点,伏以旬计,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立秋头庚数末伏,即三伏天从夏至三庚开始、到立秋二庚截止。头伏与末伏均为一旬(10天),中伏时间因立秋节气早晚而略有不同(可能是一旬、也可能是两旬),伏天因此30天或40天不等。
    三伏天恰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北上扩散到极致,暖湿的东南风让高温高湿、低压静稳的天气终日笼罩上空。“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唐•白居易《竹窗》),三伏之时地表吸收与累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而散发流失的热量却较少,加之湿度较大,暑气潜伏于地,上蒸下煮。尤其中伏最热,全年最高气温往往会出现在中伏前后。
    岁时伏腊,归藏历以伏腊为纪,商代以腊八为岁首、头伏为年中,故三伏有“暑岁”之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岁时文化的遗俗,吃饺子的除夕、冬至、头伏均为古代的“节”(岁首)或“端”(年中)。从唐代起就有“冷淘”(冷面)的传统,朝鲜冷面堪称避暑佳品。古代“伏腊祭”以三牲(猪牛羊)为主,后来人们就养成了伏日食羊来温补的传统,岭南人“挂羊头卖狗肉”,伏日爱吃狗肉,而将狗称为“伏羊”。
    三伏为“浮瓜沉李”之时,西瓜、香瓜、黄瓜、西红柿成了老百姓必不可少的口嚼儿。“三伏吃三瓜”,古人倡导以苦瓜祛火清热、丝瓜润肺化痰、冬瓜养胃消食,当个“吃瓜群众”也不失为食疗的好办法。古人讲究冬病夏治,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恰为祛除寒湿的最佳时刻,人们贴“三伏贴”治疗风湿哮喘、用“艾灸”祛除风寒之气,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伏天驱寒”充满的东方哲学中“否极泰来”的意蕴。(兰博文 张雪梅)


(编辑:韩志鹏  编审:袁长焕)




附件:

黑龙江省气象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82627255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111990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