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鹤城,百年风雨的守望者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20-12-31


伴随第一座欧亚大陆桥的架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现代气象事业正式发端,并拉开了“扎根寒地、拓荒塞外、北国观天、润泽黑土”的百年历史画卷。作为黑龙江最具历史延续性的气象台站之一,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以下简称“齐齐哈尔气象站”)拥有长时间、不间断的观测历史,2020年,该站被认定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百年气象站。

齐齐哈尔一词源于达斡尔语,意为“边疆”之意。“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这里是扼守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要塞,更因丹顶鹤栖息在扎龙湿地而得名“鹤城”。

历经沧桑 砥砺前行——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困苦中奋进

根据《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为获取气象情报,沙皇俄国获得了在中东铁路沿线开展气象观测的权力,并相继分别在满洲里、海拉尔、昂昂溪、富拉尔基、安达、哈尔滨、太平岭、一面坡、牡丹江、依兰、德惠、延吉、珲春等地建立测候所。作为黑龙江将军驻地的齐齐哈尔拥有昂昂溪和富拉尔基两个测候所,条件得天独厚,这是齐齐哈尔建立气象设施和开展气象观测记录的起点。

日俄战争后,东北主权重归我国,但日本继续深入介入黑龙江事务和资源开发。1928年2月,日本关东厅在齐齐哈尔设立观象所,将其作为承担黑龙江和南满铁路气象情报探测的重要场所。

伪满洲国成立后,1932年,齐齐哈尔观象台成为长春伪满中央观象台管理的32个观象台(所)之一,并发展成为东北区域统一气象观测网的重要节点。齐齐哈尔观象台持续在松嫩平原观云测天、辨风识雨,并参与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开发项目,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停止相关工作。

历经沧桑变化,气象观测活动在夹缝中求生、在困苦中奋进,为黑龙江也为新中国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观测数据和历史资料,也为新中国开发北大荒、建设大兴安岭高寒林区等作出积极贡献。

(日本关东厅“控制”时期的齐齐哈尔观象所)


对标先进 步履不停——气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齐齐哈尔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最早恢复气象观测的城市之一。

1949年6月,东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抽调农林厅技术推广科气象组人员,在日伪观象台旧址建成齐齐哈尔气象站,与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嫩江、鸡西、克山一道成为黑龙江最初的7个气象台站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气象站历经管理体制“两军三上四下”和两次迁站,始终保持机构的稳定与观测数据的连续。1950年1月,齐齐哈尔气象站在全省率先成立气象通信机构,作为抗美援朝的大后方,每天定时接收编发8次航空天气报和危险天气通报,以保障志愿军空军以及民航安全。1951年,齐齐哈尔气象站开始选填地面天气图以及700百帕高空图,天气预报业务就此起步。三年之后的1954年8月,嫩江(齐齐哈尔)地区气象台开展气象资料整理工作,从此开始了截至目前不间断的气象观测记录;1956年,正式对外发布天气预报。

1984年,齐齐哈尔气象站建成气象警报系统。两年后,伴随PC-1500计算机等网络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持续应用,进一步为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千禧年之后,齐齐哈尔气象事业进一步腾飞。2002年,扎龙湿地建成全国首个湿地生态气象站,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植被生长环境等监测,助力丹顶鹤恢复新家园。2004年,齐齐哈尔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投入使用,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成为新业态。2014年,齐齐哈尔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城市,闪电定位仪全天候探头、空气质量监测仪、酸雨测量仪先后列装,迅速形成天地空三基观测系统为一体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网络。

到了2017年,齐齐哈尔提前三年完成2020年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日本关东厅“控制”时期的齐齐哈尔观象所)


负重奋起 不辱使命——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护佑城市安宁

建站之初,齐齐哈尔气象站就在原有气候观测基础上,增加气压、蒸发、日照、地温、冻土等项目。因地处东北高寒地区,室外观测、夜间发报是常有的事,观测员除了业务技能外还练就了烧锅炉的绝活,否则即使穿上棉大衣仍是透骨的寒。齐齐哈尔地处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与松嫩平原交界处,草原狼时常来袭,月圆之时可听狼叫,可谓“与狼共舞”。

20世纪50年代,齐齐哈尔气象站开始开展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这里风力大、沙尘多,当地人打趣说“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放球时,有时得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务。在站里,基本上每个高空探测人员都有过被气球拖着满地打滚、摔得鼻青脸肿的经历,但大家依旧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笑称这是“御风而行”。

1983年,齐齐哈尔遭遇“4·28”特大暴风雪,气象台提前发布雨夹雪及寒潮、大风预报,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结凌预报”等专项服务产品。时任省长侯捷亲赴一线指挥,气象部门同志轮番用手摇发电机发电,顶着20多米/秒的大风开展暴风雪观测,并踏着没膝的大雪将报文及时送到通信室。

1998年,松花江、嫩江接连发生大洪水。作为嫩江流域的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在当年气候预测中就提前指出:“1998年是多水年,盛夏汛期可能是近几年来较重的一年。”在入汛前,齐齐哈尔气象站完成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和711测雨雷达数字化改造。抗洪期间,气象工作者坚守一线,并将气象观测站点设在大堤,准确预测4次洪峰。时任WMO主席邹竞蒙在奔赴齐齐哈尔坐镇指挥时,对齐齐哈尔气象工作给予肯定。

目前,全市共建有115个区域自动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7个山洪站,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4个农气自动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手机短信预警平台相继建成,累计拥有154块电子显示屏、526个农村气象大喇叭、98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如今的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风貌)


鹤鸣九皋声自远,齐齐哈尔气象工作者将继续秉持“根植北国、勤奋执着、创新创业、共谋和谐”的目标,将智慧气象纳入科技强农战略,助力松嫩平原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让中国饭碗端稳“龙江粮”。同时,齐齐哈尔气象站将积极参与湿地草原保护恢复工程和生态脆弱区修复工程建设,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再添新绿,为以冰球为代表的冰雪运动持续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服务。(本文刊自《中国气象报》12月29日 4版)


通讯员:兰博文 王东升 矫玲玲

编辑:张晓卿

编审:矫玲玲


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82627255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111990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