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直面风雨的气象胖小伙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1-11-18

“咱们两个探头比较的话怎么比?入云时间怎么算?以哪个为准?需要考虑一下”,“先分析,晚些再说”,“好的,晚上吧,今天下午我飞行”,这是2021年3月1日上午李鹏同志利用增雨作业前的一点时间,通过微信与同事讨论飞机搭载气象探测设备数据分析方面的问题,并约定执行完任务,晚上继续讨论。这样的讨论是李鹏同志工作的日常,因为他对科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是这次约定却成了永远也完成不了的遗憾……3月1日下午15时许李鹏等5人搭乘的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B-10GD在执行人工增雨抗旱任务中坠毁,不幸遇难,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

李鹏保养探测设备

年轻的他却是个“老专家”。李鹏同志198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一个偏远小城呼玛县,2001年以全县高考理科第二名、总成绩62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科班出身的他毕业后在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业务科研科”一直工作了13年,从事人影飞机(运12)作业指挥工作,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一名业务科研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从选择“大气科学”专业到“业务科研科”工作,注定要在气象科研领域有一番作为的他,工作中不断学习、善于钻研、勤于思考,深知作业指挥工作对增雨天气时机选择的重要性,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老专家学习,原就基本功扎实的他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专业的知识、熟练的实操、敬业的精神,很快在年轻人当中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李鹏同志在13年间共发布《地面作业指导预报》270余期,指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近30架次,先后参加了“东北冷涡背景下突发性强降水过程”飞机观测试验、“青藏高原云―降水飞机观测及西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十余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次获得黑龙江省气象局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多次作为专家进行培训授课。2018年参与人工影响天气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撰写稿件近万字,为黑龙江省人影工作在全国评比中获得较高排名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实践缩短空地的“距离差”。2018年,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B-10GD进驻我省后,急需懂业务、能吃苦、敢担当的人加入进来。有着13年内场作业指挥经验的李鹏深知这是一次跨越,是地面向空中的一次跨越,他愿意接受这一次离“云雨条件”更近的挑战,心里也暗暗许下了要用实践来缩短空地的“距离差”。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飞机外场作业任务。全新的设备、精密的仪器、庞杂的数据,他一项一项的研究、分析、解读。每次飞机一启动,李鹏就坐到显示器前,熟练而有序地打开各个按钮,专注地盯着显示器,舷窗外的宏观云、仪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微观“云”,在他心中似乎已经和催化设计方案、降水落区交织在一起!他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努力地寻找播种催化的条件,胖胖的他坐在狭窄的机舱里,还要承受着飞机颠簸、负压、缺氧等恶劣条件带来的身体不适,却要不停地用手指滑动着小小的鼠标,翻看不同尺度的粒子数浓度,时而看向窗外,观测作业云况,快速地判断着可作业区域,用简短清晰地语言与地面实时通信、与机长进行沟通,科学有效地完成催化播撒工作。每次紧张有序的作业背后都是由科学严谨做支撑,实践成了他科研探索的重要课堂。据统计,李鹏同志在外场作业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约有269天驻守外场,累计飞行96架次、259小时47分,他笑称“外场就是他第二个家”。日复一日的学习探索,年复一年的凝练积累,专注于人影作业效果检验工作,多次参加省内外会议交流,结合国家增雨飞机的设备运营状况,撰写相关材料,思索未来发展方向。现在的他俨然是外场作业方面的专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李鹏在安装焰条

重大任务的保障中“挑重担”。从事外场作业两年来,李鹏同志多次参加重大活动人影保障,连续两年执行赣粤闽三省冬季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任务。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都留下了他和团队增雨探测的航迹。尤其2020年冬季以来,江西等地降水明显偏少旱情快速发展,李鹏同志从11月2日进驻外场到3月1日120天的时间里先后4次往返江西,累计在外执行任务86天,最长一次执行任务达41天,最后这一次也是春节前刚刚回到家与老人和孩子过了个团圆年,节后初七上班第一天再次向领导请缨:“如果需要,请领导放心,我和家里都没问题”,并表示“刚过完年,不用让更多的同事去了,我一定能够与单良同志一起做好收尾工作,直到完成任务!”就这样,李鹏于2月20日第四次踏上江西这片热土,然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

飞机外场作业通常没有固定时间,在执行防灾减灾任务和重大活动保障时,需提前进场等待,而空域的情况常常不确定,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下雨时,凉风夹着雨丝,入骨的寒意;晴天暑热时,机翼下根本挡不住周围的热浪,没等上飞机早已汗流浃背;缺一顿、少一餐更是常事。这些时候,李鹏总是自觉地站到风口、站到阴凉外,用自己胖胖的身躯为别人挡雨、遮阳。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最怕热,2020年8月在广东揭阳执行任务时,正值天气炎热,李鹏同志让其他同事在空调房里等待,自己却每天与机长一起进场报批任务,一人扛起最繁重的任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鹏同志和飞机作业团队克服困难,完成了6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为缓解广东省中部和东部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护航龙江粮食安全,保驾各地生态平衡,翱翔耕云沐雨上空,汗洒祖国大江南北——李鹏同志用生命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人影作业精神。

向险而行的工作中“冲向前”。李鹏民航的同学经常说他,你们搞人影的都是猛人,我们民航几十亿元的大飞机,全是尽量避开危险天气环境,你们开个“气象小蜜蜂”还专门钻进去,猛啊,不服不行!简单的话语透出人影工作的危险性。

作为科班出身且经历过多次惊险时刻的李鹏怎能不清楚雷暴、过冷水层、大气湍流这些背后蕴藏着怎样惊人的能量,怎能不了解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怎能不了解死神就在左右……但既然需要这个工作,对老百姓和人民有益的工作,权衡危险与人民利益之间,一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在心中的李鹏同志早把个人安危抛在了脑后、放在了一边,当然选择主动向险而行一次又一次,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登上作业飞机,穿越风云雷电,搏击冰霜雨雪。翱翔于武汉上空、展翅往大兴安岭火海、保障于上海进博、助力于广东脱贫攻坚、支援于江西抗旱增雨……

每一次登机出航都需直面死神,每一次安全降落都是战后新生。一次又一次,带着对白发父母、翘首妻儿的期盼,面对着旱田烈日,面对着火海群生,面对着冰雹压境,面对着骤雨摧城,期待着大地回春,期待着绿水青山,期待着五谷丰登,期待着晴空碧日,李鹏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多年如一日都是同一个回答:“总得有人上吧!不怕,没打仗危险,打仗不也有人上!”于是凌空而起,直上云天!向险而行就这样在一次次坚定信仰中笃定弥坚!一如他在参加“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飞机观测试验时,外场作业人员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疼、恶心,但是为了抓住有利时机,获得一手的探测数据,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毅然登上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并出色地完成了试验任务。事后他说:“我不上总要有人上,我身体好,扛得住!”

没有偶然,只是必然,和他接触过的人,无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执行任务所在地的人影同行、机场工作人员都喜欢这个谦虚爱笑、聪明勤快、眼里有活、精通专业的小伙子。如今大家才真的理解了他“向险而行”的英雄壮举!

李鹏分析空中云粒子探测数据

痴迷工作的他是个“大暖男”。憨态可掬的笑容,与人为善的性格是他留给大家最深的记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大家”是他生活工作中的一贯写照。忆起李鹏同志的牺牲,无论他的同事、同学还有家人朋友都充满了无尽的哀思……

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的胖子,再也见不到那个从办公桌底下穿线起身后满头大汗的胖哥;父母双亲和年迈的奶奶再也见不到那个阳光孝顺的大男孩;妻子女儿再也见不到那个体贴入微温暖入怀的好丈夫好爸爸;同学再也见不到他在群里讲他每一次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偶尔的惊心动魄,再也见不到他为女儿学习英语的打卡记录永远停留在了打卡的第200天……

“赣南禾苗萌新绿,思念泪水洒心田”,李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的优秀品格,践行了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的精神境界,用宝贵生命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感人篇章。

作者:孙艳艳 矫玲玲 刘星光 张苗苗

编辑:韩志鹏

编审:王国贵



附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