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气象 | 千里沃野绘新景 龙江气象写答卷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3-09-22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哈尔滨市,深入漠河林场、北极村、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等地,针对林业产业发展、生态资源转化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进行考察。
看林场、探乡村、察灾情……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也是黑龙江气象工作的“落子之处”。
创新服务体系守护绿色林海
大兴安岭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是国家一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林区总面积达8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在86%以上,属于国家一类火险区。目前,黑龙江省雷击火事件主要发生在大兴安岭,这里防火期长达9个月,气象服务保障森林草原防火任务艰巨。
近年来,黑龙江省气象局指导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开发完善雷电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今年以来,在原有数据源基础上加入多个火点信息数据,自动识别空间上最近、时间上最短的雷电信息,用户打开“大兴安岭气象”App可实时追踪查看相关信息。
大兴安岭气象部门还建设了“创新型”火场气象观测网,打造“一队一车一场站”的现场服务体系,成立集应急指挥、预报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于一体的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小分队。在火灾现场,以气象应急指挥车为中心点,通过便携式观测站收集基于任何地形的火场气象资料,每10分钟制作完成气象快报、每3小时提供一次闪电定位信息及其他气象产品,准确快速地协助救援队完成灭火任务。
漠河地处大兴安岭北麓,森林覆盖率高达92.47%。4月25日,一面绣有“预报精准优质高效服务精细助力森防”的锦旗送到漠河市气象局,这是漠河林业部门对近年来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的充分肯定。目前,大兴安岭已经实现全区连续5年“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的目标。
筑牢坚实防线绘就丰收底色
金秋九月,稻菽飘香,龙江大地一派好“丰”景。可曾想,一个多月前,黑龙江省连续遭受两次台风北上影响,南部地区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尚志市等40个县(市)遭受洪涝灾害,多个村庄通信中断、道路损毁、桥梁坍塌,防汛抢险形势复杂严峻。
9月18日,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玉成合作社,丰收的田野。李洪刚 摄影
“气象救援队已经把我屋里的淤泥都清理干净了,院子整理得非常利落,坏了的窗户也都修好了!”居住在尚志市一面坡镇万山村的刘大爷说。
“水退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救援队伍,积极开展清淤工作,帮助群众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同时派出农业气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察看作物长势,为农民答疑解惑,并提出促熟抢收的建议。”尚志市气象局局长李光涛说,“除了每天针对灾后重建工作制作发布气象专报外,我们还开通气象保险证明绿色通道,一次性开具气象灾害证明,让群众最多只跑一次,目前已开具70份证明。”
近年来,黑龙江气象部门不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优化站网布局,夯实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基础。目前,全省建有国家级地面观测站586个、省级地面观测站859个,新一代天气雷达13部、X波段天气雷达4部,国家高空气象站4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915个,基本实现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乡村全覆盖。
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方面,黑龙江省气象局成立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建立全链条精细化气象保障粮食安全智慧服务体系——
重新划分6条积温带,构建决策咨询、农作物产前预测分析、产中监测预报预警、产后收割仓储及黑土地利用保护五大类49种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依托黑龙江省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大数据气象为农智慧服务支撑平台。
直通式气象服务惠及95%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研究,建立低温、冷害、霜冻、干旱、洪涝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并将农业干旱、水稻障碍性冷害、霜冻等三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立项为地方标准。
6月1日,全国首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方面的省级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尽管前期黑龙江省局地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常年,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深挖生态禀赋 释放冰雪“热能”
“今年前8个月的收入比2022年全年收入增加了一倍还多!”漠河市北极村的农家院老板于翠英说起今年的生意,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她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设置了针对不同天气和季节的旅游项目路线,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大大增加了经济收益。
今年年初,气象部门精准预报出漠河市阿木尔镇将遭受-53℃这一突破历史极值的极寒天气。“冷资源”变成“热产业”,不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为此,漠河市气象局积极与阿木尔林业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中国最冷点”体验基地,助力打造集北纬53°、气温-53℃、北极冰53°蒸馏酒及106米高(相当于两个53米)北极明珠气象雷达塔于一体的“53”特色旅游品牌,为当地生态气象资源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生态气象品牌俨然成为旅游打卡线路规划的重要参考,更是赋能好山好水好产品增值的“砝码”。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创建“中国天然氧吧”21个,总数居全国第四名;国家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5个,并列全国首位;首批“黑龙江省特色气候小镇”7个,绿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助力黑龙江打造本土生态旅游产业链,持续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旅游品牌。(本文刊载于2023年9月21日《中国气象报》1版)
作者:张晓卿 李哲
编辑:侯振阳
编审:矫玲玲
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