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百年沧桑守初心 砥砺奋进新气象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4-04-07

↑拼版图片:上世纪初的齐齐哈尔观测所(上图,资料图片)和如今的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下图)


在齐齐哈尔市明月岛码头南侧,一座安静、肃穆的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该站于1901年7月开始进行降水观测,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百余年间气象观测几乎从未间断,2020年,该站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世界百年气象站。

栉风沐雨 世纪变幻中的气象接力

朱春祥是该站一位年轻的气象预报员,每天上班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观测场,检查观测记录。目前黑龙江省正处于备春耕阶段,他每天还要对冻土进行检测。像朱春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观测是每一位气象观测人员的使命。展示柜里陈列的一本本手写的《历史沿革表》《台站登记证》《1901—1942齐齐哈尔逐日降水统计簿》等资料,将人拉回到了那段艰难动荡的岁月。

1897年,中东铁路开始修建,为了获得气象信息,1901年7月,在作为交通枢纽的齐齐哈尔昂昂溪火车站以北一公里处设立了气象观测所,这便是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前身,至此开启了齐齐哈尔进行气象观测记录的历史。齐齐哈尔气象站于1956年正式对外发布天气预报,1984年建成气象警报系统。历经风霜,气象站始终坚守在松嫩平原上观云测雨。

科技赋能 新征程上的精细服务

据介绍,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是黑龙江省四个肩负探空业务站点之一,每天通过释放两次探空气球来测定高空中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为农业、生态等领域提供气象保障。

上世纪50年代,该站开始进行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据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刘春芳介绍,以前使用的测风雷达需要值班人员进行指挥抓球并进行人工跟踪,一项工作同时需要三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随着我国气象领域的科技进步,目前高空气象探测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二次测风雷达,将之与数字式电子探空仪相配合,仅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观测,而且观测质量和精度也大幅提升。

1983年4月29日,齐齐哈尔遭遇特大暴风雪,齐齐哈尔气象台提前发布雨夹雪及寒潮、大风预报。齐齐哈尔铁路局接到预报后,组织大批人员进行除雪护路,使铁路运输时间延长了近三个小时,直接减少损失近百万元。1998年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期间,齐齐哈尔气象台在当年气候预测中提前得出“盛夏汛期较重”的相关结论。抗洪期间,该站气象工作者将观测站点设在防洪大堤,并对4次洪峰进行了预测,牢牢守住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目前,齐齐哈尔市拥有10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探空站、1个湿地生态站、4个园区农业气象自动站、7个山洪站、1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形成了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网络。

据刘春芳介绍,今年该站将启动气象探空业务升级换代工作,探空业务将全面升级为北斗探空系统,为数值预报和天气分析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届时,测风误差将由几米/秒提升到零点几米/秒,操作也将更加便捷。

永续利用 生态蓝图里的气象笔画

春寒料峭,齐齐哈尔扎龙湿地里的一群丹顶鹤正在抢食工作人员抛洒出的食物。为了给珍稀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扎龙湿地保护区搭建了“天地空”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以视频监测、红外相机监测、气象水质监测于一体的网络可视化监管平台。

2002年,齐齐哈尔市气象部门在扎龙湿地建成全国首个湿地生态气象站,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植被生长环境等气象监测工作。之后,当地气象部门又参与编制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遥感分析报告,为严密监测生态气候变化、保护珍惜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通过对扎龙湿地及周围气候干湿状况的历史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气象部门得出了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要补水的结论。2019年起,齐齐哈尔市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湿地缺水现象,为丹顶鹤等候鸟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目前保护区内现有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等鸟类260余种。

据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宪双介绍,未来齐齐哈尔市气象部门将持续聚焦扎龙湿地生态文明保护等气象服务工作,擦亮百年气象台站品牌,为鹤城振兴发展作出气象贡献。

作者:张晓卿

编辑:杨家瑜

编审:矫玲玲

附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