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哈尔滨:“疫”线故事 | 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团、姐妹花……他们在这里同框抗“疫”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1-10-05

2021年中秋节,人们举杯畅饮、阖家团圆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突袭哈尔滨,打破了所有的祥和。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哈尔滨市气象局“冰城红云”志愿服务队中的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团、姐妹花同框出现,他们因为担当,选择逆行,甘于奉献,也成了战“疫”中的“黄金搭档”。

抗“疫”好家风 父子齐“上阵”

10月3日,哈尔滨市气象局下沉社区抗疫一线的工作群里一组父子“同框”照,看上去格外的温暖,也收到了大家纷纷点赞。

9月25日,单位发布紧急通知号召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时,身为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的父亲王伟东第一个报名,而在市气象台工作的儿子王一达,因为要参加业务值班不能第一时间与父亲一同下沉社区略感遗憾。

几天后,父子俩被同时安排到社区抗疫一线,在王一达脸上似乎已经看到了能与父亲一起上“战场”的喜悦。一大早,父亲再三叮嘱着在社区抗疫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父子俩被分到小区入口处组织居民有序扫码、测温,提醒居民合理佩戴口罩和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儿子主要负责督促居民自觉扫码测温,严谨的父亲主要负责核验扫码结果,分工明确,认真负责,他们用行动守护着居民的抗疫安全防线。

做好一件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尤其是面对未知风险的疫线上。而这个时候,这位父亲用每一个认真的行动,在儿子心中高高扬起旗帜,指引他前行。 “多看一下,多问一句,认真仔细才是对老百姓安全负责。”王伟东的话很简单、很质朴,一句“对老百姓负责”就是一种正气,一种风气,让自己成为一面旗帜,才能够让年轻人在旗帜的引领下,成为新的“扛旗人”。

在儿子小的时候,父亲因为要做气象预报服务经常值夜班,或是遇到重要天气过程时可能几天都见不到踪影,面对儿子的抱怨,王伟东总是微笑着告诉儿子,“这是爸爸的工作,要是不提前预报告诉老百姓,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有时候还有大风和冰雹,他们不提前跑回家那不都变成‘落汤鸡’了。”父亲常常用风趣的语言安抚着年幼的儿子,就这样王一达被父亲对工作的担当尽责感染着。

小时候的王一达想当天气预报员,是因为出于对爸爸的崇拜;而青春期想当天气预报员,是因为常常有身边的同学来问明天穿什么衣服,那时感觉很了不起;在长大后依然想当天气预报员,是因为家门传承与父亲常常冲在一线做气象服务的责任与担当。同一个目标、同一份责任、同一份坚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家风的传承,这是时代接力棒的传递,更是凝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向上力量”的一种方式。

以爱之名,夫妻“同框”并肩作战

“单位群里发通知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我报名了,你报吗?”吃过晚饭,王芡一边整理餐桌,一边询问老公乔树亮的意见。

“我报吧,你还要加班还要带孩子呢。”

“孩子,放爸妈家照看。白天去社区晚上回来再加班。”

“好,那安顿好孩子准备一下个人防护用品!”王芡点了点头,拿起电话打给了父母。

做好一切准备两个人便开始了家、单位上班、社区值守之间的“两点一线”,因为他们除了要参加下沉社区防疫一线还要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10月4日,哈尔滨市开展了第六次全民核酸检测。已经参加第四次、五次全民核酸检测的王芡和做预报员工作的乔树亮,两个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绒衣绒裤,早早到达值守的社区。按照队长的安排,今天两个人的工作是协助一个核酸检测点为居民进行信息录入、维持秩序,还有一些日常消杀和劝解疏导工作。两个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仔细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他们只有在午饭休息的时候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相互问候着彼此。

夜色渐浓,在结束了一天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后,王芡和乔树亮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短暂的休憩后,掏出手机,与年迈的父母和4岁的儿子进行视频聊天。望着视频里儿子欢喜的笑脸,他们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妈,今天我和乔树亮被安排到同一个社区,协助为社区居民做核酸检测,站了一天有点累,我先去做饭晚一会再和你们视频。”

都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工作中,乔树亮是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业务骨干,预报服务值班是他的基本工作,而作为单位后勤中心的一名会计,王芡下班后还要一个人带孩子,而当乔树亮休班的时候,王芡就会经常加班把工作多做一些,避免两个人都忙的时候造成工作延误,几年来两个人就是这样配合着彼此。在大家眼中这对夫妻也是单位的模范夫妻,他们用“爱”平衡着责任担当“丈夫气”和家长里短“儿女情”。

“真正的爱,享得了风景,也经得起风雨,我们携手战疫,终将迎来风和日丽。”乔树亮与王芡对战胜疫情信心满满地说。

抗“疫”兄弟团,上阵显“同心”

在哈尔滨市气象局下沉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冰城红云”志愿服务队里,有59岁的老同志也有28岁的年轻人。其中92年的刘泽恩格外引人注意。他是今年刚刚被提任通河县气象局的副局长,出现在志愿服务队里,是因为家住哈尔滨,突如其来的疫情就把他暂留家中办公。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身为党员的刘泽恩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加入自家社区防疫志愿队伍,当听说市气象局组建了下沉社区志愿服务队后他就在这两个队伍中来回“穿梭”,不管哪支队伍只要缺人手了,他也不顾休息就顶上去。“我年轻,身体壮,‘抗造’,连班没问题,需要人手,我就顶上去。”这是他在穿梭在两个队伍中,连续作战第三天说的话。

截止10月4日,刘泽恩的社区抗疫志愿服务已经有10天了,协助社区在核酸检测现场为等候的居民维持秩序,录入身份信息,帮助老幼和行动不便的人群,耐心解答居民的询问,大家也亲切的给他起了“暖心大白”的昵称。

    同刘泽恩一样忙碌的还有志愿服务队里的90后刘艺博,他是在社区防疫值守、单位应急值班和分管业务工作中来回穿梭着。“你怎么又来值班了?”一位同事向刘艺博询问道。“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刚刚结束社区工作出现在应急值班岗位的他憨憨地答着。

“泽恩,我看明天值班表你又上了!”

“哈哈哈,我这不是看你们支部明天轮到你了嘛,我来陪陪你。”

“好啊,咱俩这都第三次同步上岗了。明天降温,又赶上居民做核酸,可得多穿点啊。”

刚刚结束一天社区值守工作的刘泽恩收到好哥们刘艺博的关心,还不忘调侃一下。

在社区防疫一线总是能看到这两个年龄相仿形态相似小伙子的身影,一会儿帮老大娘拎秋菜,一会儿给害怕做核酸的小朋友讲故事,一会儿又搀扶着近90岁的老人走绿色通道做核酸,一会儿又跑去搬运大件的防疫物资。。。。。。认真负责,热心贴心的他们可是没少被小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点赞,“咱们志愿服务队里的这两名小伙子,重活不在话下,细活绝不马虎,老给力了!”来自社区书记任学杰的肯定。

    两位好哥们也都表示,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候,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行动践行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也希望通过行动带动身边的年轻人,同心抗疫,共克时艰,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姐妹花,巾帼在“疫”线

有这样一对好姐妹,她们因工作结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她们就是一个在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工作的杜静,一个在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作的张鑫。

“明天早上下班我直接去社区,一起走啊?”张鑫向同时在单位值班的好姐妹杜静问道。

“明天气温持续偏低,我早上下班先回家给咱俩一人取一件厚衣服,在社区值守站久了你穿的这么少肯定不行”家住单位附近的杜静略带姐姐的权威对张鑫说。

到岗后的两姐妹熟练的带上防护用品穿戴上工作服和袖标,迅速来到核酸检测点组织居民有序排队,一人忙着疏导居民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一人拿起消杀用品进行场地及时消杀。正在忙碌中,杜静看见一位拎着几个购物袋的阿姨走过来,眼疾手快的她急忙上前帮这位阿姨提着重物,方便阿姨进行核酸检测。见此,张鑫也忙跑过来帮着杜静,两人相视的笑了笑。

午饭时,杜静夹起几块肉放在张鑫的盒饭里说,“我最近减肥,你的工作量大多吃点。”张鑫笑着拒绝说,“我比你还胖呢,你还给我肉,你快吃了吧。”“我带了两盒牛奶给你一盒,还有一下午的工作,喝水麻烦咱喝牛奶管饱还解渴。”张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牛奶递给杜静。

在防疫一线,像这对姐妹花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选择放弃休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依靠、家庭的支柱,但她们更是气象人、是党员、是志愿者。

当疫情来袭,她们安顿好家中的孩子,穿上志愿者红马甲戴上红袖标,变身为防疫一线的“疏导员”“守门员”“劝解员”,舍小家,为大家;她们放下柔弱,不怕苦、不怕累,她们敢于扛起肩上的责任,敢于正视未知的风险,用自己的默默坚守和身体力行,筑牢百姓安全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哈尔滨市气象局下沉社区党员突击队里的女性同胞们也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一名名巾帼党员,一位位巾帼志愿者,一朵朵铿锵玫瑰,以最坚定的态度,在战中展现巾帼担当

作者:王继梅

编辑:韩志鹏

编审:矫玲玲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