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建工作

一次珍贵而难忘的大型采访经历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19-08-05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采访走进黑龙江采访体会


    7月23-26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基层看气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之前也从未想过我能有幸参加这么大规模的采访,短短四天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工作时间不长的气象新闻工作者来说,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特别珍贵而且值得回忆的经历。

    此次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采访活动的跟踪报道和摄影工作,除了省局的采访成员之外同行的有来自中国气象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哈尔滨日报的记者老师们,能跟随阵容如此强大的记者团,内心无疑是十分激动的,因为平时我和主流媒体记者的交流机会并不多,这次一下子就能遇到这么多家记者,我也能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学学主流媒体记者的采访“套路”。另外来自哈尔滨日报的那位摄影记者,曾获中国华赛摄影科技类金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正研级职称,绝对是摄影记者里的“大咖”,采访团出发之前我就认定了他是我这次的主要学习对象,通过和“大咖”零距离接触,希望未来的我能为气象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要说起“一室一山三站两中心”生态气象新格局,绝对是仅属于黑龙江气象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这个从耳濡目染到倒背如流的专有名词,也通过这次采访和我再一次拉近了距离。我们前往的“三站”之一的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是全国气象系统内最早的森林生态监测站,站的外围是一片林海,里面有大量的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等植被。这里不仅是最早的森林生态监测站,还是国家级林业气象试验站以及一般气象站,属于“三站合一”,承担着国家气候观测、气象预报服务、林业气象观测、森林生态观测与试验研究等任务。我们看到了站内那座70米高的高塔,观测员每次观测都要从铁塔中间顺着塔上的梯子徒手登塔,站在地上往上看那座塔就已经被其高度所震慑,观测员每次进行观测作业时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此外还要面临着野生动物和毒性昆虫的考验,特别是冬天,低温和大雪更是增加了登塔的难度,在拍摄中我内心始终都在为这些观测员们致敬。

    就在不久前的7月18日,黑龙江铁力市荣获了“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所以铁力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记者团的目的地之一,在了解“氧吧”背后的故事之余,也能趁此机会好好吸吸氧。这里的年均负氧离子浓度为3007个每立方厘米,2018年优良天数达98.3%,我大口地吸了一下这里的空气,顿时觉得“中国天然氧吧”名不虚传,空气吸进去以后特别畅快,感觉不到任何的杂质,很纯净,不像平时在别的地方吸到的空气那样有一点点“粗糙”。我通过采访了解到,8月份“中国天然氧吧研讨会”将在铁力举办,9月份还将举办中国铁力小兴安岭国际自行车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宣传,我认为“天然氧吧”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通过“天然氧吧”这张名片可以迅速带动当地旅游以及“铁力大米”等丰富资源的经济效益。

    通过参加四天的采访,虽然时间短暂、行程安排紧凑,但是通过和主流媒体记者老师们的接触,我还是深深地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所折服,他们在采访过程中技巧娴熟、提问专业,十分切入主题,在与被采访对象的聊天中能够让他们主动讲述故事,并从中获取大量信息。每当坐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途中,记者老师们经常会互相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某个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某句话里有哪些错误等等类似于上学时语文课上的学到的东西,虽然只是为了供大家娱乐,但是在轻松氛围下体现出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求知精神是值得我在工作中学习并发挥的。记者老师们针对性很强的采访,也让我听到了平时在单位听不到的一些故事,例如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振明在调研时遇到了一位放羊的大婶,当时眼瞅要下雨,就劝大婶赶快回家,结果大婶很淡定地说:“回去干啥啊?天气预报说了,还有两个小时下雨,让羊吃好了再回去。”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足以强有力地证明了,当今社会,气象的预报和服务能力越来越强,气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身为气象人听到这些,着实是令人骄傲!

    通过这次参加大型采访,使得我对黑龙江气象事业发展的了解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将以此次经历为契机,总结经验,不断磨练自身技能,争取为气象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作品!(韩志鹏)


(编辑:韩志鹏  编审:袁长焕)


附件:

黑龙江省气象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82627255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111990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