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从气象视角看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考卷何以作答?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9-08-28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定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个战略定位及“2025年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等目标;明确作出“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合作”等与气象直接相关的部署。

  从气象视角看,先行示范区建设给气象工作出了哪些应用题?又给气象高质量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构建气象创新发展良好环境

  自成为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始终保持着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生长在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的深圳气象,不仅为深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也在这座城市的创新因子带动下屡有突破。

  全市的创新氛围有力促进了气象事业发展——众智创新、共享共赢。这也成为深圳气象最鲜明的标志。

  在这片创新的土地上,深圳市气象局集纳各方力量与资源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圈——面向全社会推出“智创气象共享与应用平台”,先行开展气象大数据共享与应用的协同创新试点,推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提高气象预警预报精准度提供科技支撑;为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发个性化产品提供平台,满足公众的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为行业数据与气象数据融合及协同创新提供渠道,让气象服务产品更有针对性。

  经培养孵化,25个在气象科技创新、气象服务创新、气象融合创新方面有突出成果的优秀创新团队和企业,收获了二十多项创新成果。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联动机制、核心业务发展等多个方面,创新“刻下”的烙印也十分抢眼。

  “深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的定位,奠定了深圳气象在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体制机制和法治环境等方面的良好基础。”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延青认为,踏上新征程,深圳气象工作者理应领悟高标准,拿出大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并非喊口号,无论业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还是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都需要解放思想。”王延青表示,要通过创新科研体制,再造业务体制,将科研和业务服务打通,着力在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生态气象与应对气候变化两大方面提供保障服务,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抓成效。深圳市气象局将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监管体系改革,促进社会参与监督公共气象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的质量。

  实现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目标定位需气象担当作为

  专家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更侧重经济建设,而此次《意见》的发布则是站在全球竞争的角度,围绕深圳如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供了全方位的实施方案。其中,弥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把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重要内容。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就是要把民生和生态的短板,转变为最大的潜力板。

  其中,“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的要求,与气象工作直接相关。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深圳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暴雨洪涝、强对流、超强台风、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城市化的突飞猛进使自然环境承载力降低,这让深圳面对自然灾害时尤显脆弱。从2016年至2018年自然灾害情况来看,尽管罕有人员伤亡,但主要自然灾害——暴雨、台风、雷电、高温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却非常突出,这是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中的极大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区级不设气象机构”“短时间内需服务超2000万人”等,是服务的难点,也是公众希望缓解的痛点。基于此,深圳探索的防灾减灾“六个一”模式,即立体观测一张网灵敏感知、精细预报一网格全面覆盖、协同防灾一体化四级联动、气象服务一站式智享生活、信息发布一键式可控全局、科技创新一盘棋共研共享,受到各方肯定,成为中国气象局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技交流的亮点。模式中的协同防灾一体化联动,通过与市区防灾部门共建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协同化平台,重构气象应急流程,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防御联动机制“线上化、智能化”,实现气象灾害防御秒级响应、四级防灾部门联动、综合协调支撑。

  王延青认为,“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气象方案,就是继续创新服务方式,在全力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气象服务上发力。要保障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保障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解决城市人口密度大、空间立体式发展、交通拥堵的“难点事”和台风暴雨天气下市民生产生活的“揪心事”,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出的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智慧气象是一把“钥匙”,可以让城市通向更安全、更美好、更有序之门。

  对标最高最好 探索体制创新构建稳定支撑力量

  目前,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扎实推进研究型业务、推动智慧气象服务行动计划落实方面,深圳气象部门担负着推进落实、先行先试的使命。深圳市气象局正全力落实中国气象局部署的重点任务,努力做好先行示范,将按照“五个率先“的实施路径,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学习先进,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谋划深圳气象“十四五”规划,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为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对大湾区气象发展的定位,深圳市气象局将探索气象科技创新体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究型机构,推动粤港澳携手提升气象服务对大湾区人民生活、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保障作用。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试点方案,深圳市气象局将聚焦暴雨、强天气等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深港雷达协同观测试验等研究型业务任务,加快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科学研究平台和野外观测试验基地,发挥新机制广泛聚合效应,驱动深圳乃至大湾区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气象局还将依托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形成“智能感知、精准泛在、情境互动、普惠共享”的新型智慧气象服务生态:拓展和完善基于影响的行业气象服务,在现有港口和地铁气象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对交通、旅游等重点行业全过程、全链条的气象服务;完善基于目标人群的精准发布预警技术,围绕深圳预警信息发布需求开展靶向精准发布技术攻关,通过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推动精准发布落地,实现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智能化;探索提升智慧气象服务基本支撑能力,依托国家、省、市建立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重点建设“端”方技术支撑,形成“云+端”的气象服务应用能力,推动完善智慧气象服务基础能力。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王延青表示,全局上下将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以更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充足的干劲,保障《意见》落地生根,推动深圳气象在新时代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罗华明 李沛奕 李一鹏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8月28日一版  编辑:韩志鹏  编审:袁长焕)


附件:

黑龙江省气象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82627255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2301119900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