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与生活

这个AI气象模型,为什么用“神兽”命名?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3-25

在四川成都,两千多年前李冰治水留下的石犀牛,静静地伫立在城中,以“神兽”之姿守护一方水土安宁;两千多年后,成都市气象局以“蓉城·灵犀”为名,联合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打造成都本地短临预报人工智能模型,用科技之力续写“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的气象新篇章。

技术突破:解码天气的“成都密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3月,“蓉城·灵犀”人工智能模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它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未来2小时时间分辨率6分钟,空间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外推预报。配合快速更新预报,0—2小时降雨预报精细至5分钟、100米。

“蓉城·灵犀”基础核心源于基于物理约束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外推算法,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实现了对气象数据的精准分析和预测。

创新性的核心在于模型能够融合多种气象要素,并通过记忆模块和感知注意力机制捕捉时序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有效提升了雷达回波的外推能力。通过运动特征提取和感知注意力,模型在处理复杂气象系统(尤其是强对流天气)时表现良好的预测效果,较传统模型预测能力提升5%。

在“蓉城·灵犀”研发过程中,还充分借鉴了历史气象数据和成都区域特有的气候特征。这使模型在预测成都地区天气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都市气象台台长张驹表示:“‘蓉城·灵犀’投入使用,标志着成都市气象预报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实战检验:城市防灾的“气象哨兵”

2024年7月23日午夜,成都西部山区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24日凌晨系统迅速发展加强。彼时,“西部沿山是否产生极端强降雨,雨带是否向东扩展影响成都城区”成为当时临近预报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也是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

数值模式预测,随着弱冷空气携入四川盆地西北部,山区降水会减弱,主雨带向成都城区东移。“蓉城·灵犀”预测中尺度对流系统稳定少动,西部山区强降水还将持续,部分地方会出现大暴雨。经市县两级会商,5个市(县)根据“蓉城·灵犀”预报结论,提前90分钟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成都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韦玮表示,5个市(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在成都还属首次。

此次天气过程是成都西部2013年以来降水强度最大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小时雨量达178.3毫米,突破历史极值。“蓉城·灵犀”的预报与实况高度吻合,证实了该短临模型对复杂地形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规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2024年,成都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区域性暴雨次数偏多一倍、强对流天气次数偏多四成。基于“蓉城·灵犀”成都区域未来0—2小时高精细度精准预报预警,市气象局实施递进式、全链条气象服务,有效应对8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5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防范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极端高温天气,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准确及时、层层递进,为早转、快转、尽转赢得先机,同时为成都世园会等60余项重大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石犀不语,见证着千年治水史诗。如今,“蓉城·灵犀”技术团队将持续推进模型研发升级,赋能智慧蓉城城市治理、低空经济发展、防灾减灾救灾等场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支撑。


    来源:中国气象

    编辑:韩志鹏

    编审:矫玲玲

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