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丨新春走基层丨从三组镜头,看冰城燃动冰雪激情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2-13

“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这是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里勾勒的远景。而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燃“冰”沸“雪”中,仿佛已经能感受到这寥寥数语彻底成为现实后将是何等鲜活与火热——

镜头一:“亚冬会都在这里办,雪能不好吗?”

1月20日一大早,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滑雪场里游客络绎不绝,白皑皑的雪道上五颜六色的头盔、雪服、雪板划出多彩风景线。

在中级雪道上,一对来自浙江的情侣刚刚“挑战失败”——男生出师不利摔了个屁股蹲儿。他坐在地上愣了一下,又惊讶又惊喜:“这雪真好,摔了一点儿都不疼!”女生用雪板“踢”了下地面,扬起一捧雪:“亚冬会都在这里办,雪能不好吗?”

雪道旁的亚冬会气象观测设备 李子硕 摄影

亚布力雪期长、降雪量大、雪质佳,拥有全国最具规模特色的高山雪道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来自吉林长春的资深“雪友”谢哲誓要打卡东北所有著名雪场,他对亚布力的雪质很满意。从他的经验来看,最佳的滑雪体验往往出现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最好是在刚下了一场大雪以后。

不仅是游客,滑雪场运营也要“看天”,尤其是上下山的缆车能否安全运行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部门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多个经营主体及时提供预报预测产品,遇有大风等高影响天气及时点对点提醒,并密切跟踪预报适宜恢复运营的天气“窗口期”。

亚冬会的成功申办显著提升了亚布力的知名度,也为气象部门进一步打开了融入冰雪经济发展的切入口。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与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全国冰雪旅游路线和26个今冬避寒康养好去处。其中“筑梦亚冬会·北国好风光”一线就有亚布力。

镜头二:“我到冰雪大世界了,让你们看看这里有多冷!”

1月21日晚,记者来到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下简称“冰雪大世界”)。还没进门,一个带有“中国气象”标志性Logo的巨型冰雕温度计已经被游客团团围住。他们或直播或拍照,还有人打着视频电话兴奋地喊:“我到冰雪大世界了,让你们看看这里有多冷!”


冰雪大世界入口处的冰雪景观温度计 叶奕宏 摄影

这是气象部门与冰雪大世界首次合作建设的冰雕景观,上面显示着当前的实时气温,是利用传感器探测当前的气温并通过数据算法转换,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这样的“新气象”在园区里可不止一处。在冰雪大世界建设之初,气象部门主动对接需求,在园区新建了一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并在原本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能见度、雪温和雪深等3个观测要素;考虑到站点会建在园区内,气象部门还和运营方一起进行景观化设计。此外,在雪花摩天轮第19号轿厢上还有一个5要素微型气象站,气温、风力等气象要素可在摩天轮等候大厅实时显示,为景区管理和游客乘坐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和气象部门的合作非常紧密。”冰雪大世界运营管理部副部长田兆云表示,去年秋天气温较往年略高,气象部门跟进服务,准确预报降温时间,为园区抓住时机开展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气象×文旅”的乘数效应远不止于冰雪领域。去年6月至9月,以“驳船”为载体的江上沉浸式表演《遇见·哈尔滨》受强对流、大风、暴雨等天气影响极大,气象部门在驳船上加装便携式气象站和能显示天气实况的电子屏,并于演出时段内开展加密预报,为运营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为哈尔滨实现从‘一季火’到‘四季红’贡献更大力量。”哈尔滨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韩基良说。

镜头三:“‘清雪’和‘留白’都离不开气象。”

1月21日21时许,天空飘起小雪。游客驻足抬头,用目光、双手迎接一朵朵白色“绒花”。

这是哈尔滨主城区自去年11月28日以来出现的最大降雪天气过程。1月22日7时许,雪花虽然还在断断续续飘落,但主干街路、高架桥路面已丝毫不见积雪。


1月20日,亚冬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人员陈刚向记者介绍为服务冰雪旅游新建的站点。 李子硕 摄影

这个城市是如何高效、有序应对这场雪的?

哈尔滨市城管局市容环卫保障中心四级调研员杨诚和哈尔滨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辉共同向记者复盘了这一过程。

入冬以来,气象与城市管理部门密切联动,为后者提前10天提供趋势预报,提前72小时提供逐3小时滚动预报。

3天前,这场雪就已经进入气象部门的视野,并被写入清冰雪专项预报材料提供给相关各方。

21日下午,哈尔滨市城管局组织开展雪情通报会,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了降雪起止时间、降雪量、气温、风速等情况。

以雪为令,清冰雪人员按照“先通后净、边清边运”原则和亚冬会清冰雪作业标准,充分利用夜晚车流少的有利时段,采取巡回作业方式,集中力量突击清理重点区域积雪。

经过连夜奋战,降雪于21日晚基本清理完毕,22日早高峰交通顺畅。

杨诚说,“‘清雪’和‘留白’都离不开气象。”以雪为令、即下即清是以气象信息为支撑的。而为了更好擦亮冰雪名片,在保证通行的情况下,哈尔滨会合理设置“景观留白”区域,而这也需要气象指引。如气温回升或长时间缺乏降水,天然降雪可能无法保持雪色洁白、平整,这时就需要及时清理,保障市容整洁和市民、游客的生活、观光体验。


来源:中国气象报

编辑:钟化然

编审:矫玲玲

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首页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