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济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3-22
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希望加强预警系统和气候服务,让更多的人受到预警的保护,更好地抵御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确认:2024年可能是第一个比前工业时代高出1.5°C的日历年,是175年观测记录中最暖的一年。随着气候的日益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重发,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目前全世界仅有一半的国家拥有适当的预警系统。2022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起全民预警倡议,呼吁全球努力确保在2027年之前早期警报系统能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为所有人提供早期预警,确保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受到早期预警的保护,这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努力。”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说。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更好发挥预警先导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预警工作,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气象服务,做好洪涝、干旱、台风、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早期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模式,并在2024年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年)》,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
黑龙江省受气候变暖影响显著,各类极端灾害性天气由过去的“稀客”变成了如今的“常客”,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要职责使命,不断完善由卫星、多种天气雷达、高空探测站、地面观测站以及各种特种观测设施组成的气象防灾减灾监测网,持续开展预报预警技术更新升级,加快构建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体系,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防灾减灾应急决策指挥体系,建立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和高级别预警强行推送机制,强化预警“叫应”和部门协同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不断将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高效转化为气象防灾减灾的行动力,有效应对了近年来暴雨洪涝、雨雪冰冻、特大暴风雪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在这个新的气候现实中,预警系统不是奢侈品。它们是必需品和合理的投资”。在与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极端灾害性天气“赛跑”过程中,更好地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全社会联动起来、共同努力。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也将坚守初心、坚定前行,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支撑,进一步完善地空天立体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网,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数值预报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与黑龙江天气气候演变更为契合的预报预警技术体系,不断推动观测预报服务“咬合式”发展,以预报预警精确度和时效性的快速提升,为自然灾害有效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不断深化部门合作和联动,通过与各地区各部门,乃至与邻近国家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共建,持续优化气象预警信息“价值链”,加快弥合区域间早期预警差距,以协同行动努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不断增强全民参与和努力意识,聚焦世界气象日、国际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天气过程,多形式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有效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救灾能力,凝聚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力量,不断将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这一系统工程转化为施具体的工图和实景画。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共赴天下之责,加速推进气候行动,在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实践中挺膺担当、奋楫笃行,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具韧性的世界贡献龙江气象之力。(作者系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那济海)
编辑:张晓卿
审核:矫玲玲
附件:
相关新闻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主办 黑龙江省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承办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230号,邮编150001
联系电话:0451-82622063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08000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